你的位置:首页 >

娄底城乡环境整治 青山绿水更宜居

2011/7/29点击:

 最近,娄底市人大常委会正厅级干部周若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应良率市人大环资委、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及新闻记者、工作人员冒着炎热酷暑,赴5个县市区对2011年“娄底环保世纪行”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指导。

 2011年“娄底环保世纪行”活动的主题是农村环境治理。近年来农村环境治理已引起中央到地方的共同关注。这是中国最广大的一块土地,点多、面广、人员分散,资金也相对薄弱,加强其环境保护与治理至关重要。从为期一周的调查采访情况来看,各县市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都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推出了一些好的做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绩和亮点。下阶段应该抓紧推广典型经验,把环境治理向农村全面覆盖并向纵深推进。 

双峰县开发区一角

 双峰县2011年“娄底环保世纪行”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开展“保护母亲河”大型志愿者活动,重点督促县城生活污水处理中心的运行,关注县城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场的建设,继续推进坳头山磺矿的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等。检查组一行先后来到位于双峰县蛇形山镇石湾村的金源牧业大型良种猪养殖基地和位于双峰县走马街镇杉树村的粟米皂煤矿实地察看。石湾养猪基地过去因猪栏粪造成的面源污染引起当地群众的很大反响,后通过县人大的大力监督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公司不断进行环保投资和硬件建设,现已建成300立方米沼气池、200立方米初沉池、100立方米调节池和400立方米污水库,大大降低了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现公司已有能繁母猪800多头,常年存栏生猪6000多头,成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粟米皂煤矿从2008年破土动工已投资近7000万元,完成井下及地面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年底试投产。为了有效防止井下废水和煤尘对环境的污染,矿方已投资90多万元建好井下废水处理系统,投资400多万元在建封闭式煤仓系统,还在矿区附近广植树木,保护环境。检查组一行还驱车前往县城垃圾填埋场,这里正在进行改造项目的第二期工程建设。赵应良等领导指出,要提升建设标准,保证随着城市的提质扩容,填埋场的处理能力仍能跟得上现实的需求。 

新化新城区一角

空中看新化

 新化县的城乡环境治理与“双创”工作紧密结合,一是宣传力度大,二是人员投入多,三是面向农村、全面覆盖。该县除力所能及解决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以以奖代投的形式向乡镇进行资金投入,平时“创卫”指挥部不定期进行暗访检查、考核评分,让各地时时绷紧环境卫生弦。检查组一行驱车来到距新化县城30公里的吉庆镇,这里的“双创”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镇政府所在地的城区共安置了6个大型垃圾桶、40多个中型垃圾桶,随时打扫、定期清运;还由镇政府每户补贴200元,为居民配备了450个垃圾池,保证垃圾不乱扔、不乱倒。全镇实行各村包路段包片负责的工作机制,镇领导成员和全体机关干部带头开展道路清扫、垃圾拉运,同时大力开展“卫生示范村”创建活动,老百姓互动热情很高。在油溪桥村,检查组一行看到满目青山绿水,地上纤尘不染,村里家家户户保持环境整洁,垃圾专人清运,定期焚化,全村还开展文明卫生打分评比,给人以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美好感觉。新化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自去年11月投入试运行以来,已有效处理城镇生活垃圾近4万吨、污水厂污泥3000余吨、渗滤液800余吨。为有效解决垃圾及废液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该处采用了当今国际最先进的生物酶产品对库区垃圾进行除臭灭蝇处理,目前正在安装渗滤液调节池浮动盖,最大限度减少气味对外散发。赵应良等对此予以高度评价,有关专家也认为新化县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设计合理,科学规范,环境效益良好,值得其他县市学习和借鉴。

世界锑都——冷水江

 冷水江市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融入在“一转三化”战略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之中,深入发动,舍得投入,称得上大手笔。据介绍,该市第一批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共48个,仅冷水江市政府投入的资金就达8000万元之多,这对调动村民积极性,共建文明、和谐、整洁村庄,起到了十分巨大推动作用。检查组在岩口镇农科村看到,村里已全面实施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了村卫生保洁队,定期召开卫生保洁例会,各农户认真实行“门前三包”,还严格执行环境卫生奖罚制度,现全村正在进行房屋风貌改造建设,道路两旁及屋前庭院广植树木花草,几十种环保节能路灯使村庄夜不摸黑、祥和安静,改厕、改厨、改栏工作全部完成,还建好了村文化长廊、体育广场等村民公共活动场所,全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赵应良等领导由衷地赞叹,农科村走出一条新农村发展的道路,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应当肯定,值得推广,希望他们继续起好带头示范作用,为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树立“标杆”。

涟源市广场公园一角

 涟源市经济开发区实行的则是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涟源市经济开发区位于城区东郊,既有产业园区,又有农业村庄,是典型的城郊结合区域。涟源市在此设立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将域内的8个村、96个组全部纳为一体集中整治。据介绍,示范区环境综合整治总投资1150万元,实施期为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将通过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程和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达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目的。据介绍,示范区近年来已开展了保护水源、改水改厕、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等工作,也建成了少量卫生厕所、垃圾桶、垃圾池和沼气池;区内还建有涟源市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也距离不远……这些都为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三湘大地上崛起的新城——娄底

 娄星区的农村环境治理主要在抓清洁工程和重点示范。区里专门成立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对示范村农户和专业施工队伍进行培训,手把手教农民建立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利用新技术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同时对村里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便和作物秸杆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并建立清洁工程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村民的自主、自理和自治作用。在娄星区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和局农业环境保护站有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检查组一行实地察看了杉山镇坝塘示范村。示范户屋前都装有漂亮的分类式垃圾箱,屋侧建有盖顶的废弃物发酵处理池,屋后建有分层过滤式废水处理池,庭院花草摇曳,室内窗明几净,清洁的生活比城里人毫不逊色。据介绍,上述三项花销每户约需资金1.5万元左右,政府每户补贴7000元,农户自筹一半,大多数村民都非常乐意在政府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目前全村300多户,已有近三分之一接受了上述清洁工程。村里还在人员密集区另打了30多个大小垃圾池,统一组织垃圾拖运,环境卫生得到大大改善。

 赵应良等领导指出,农村环境治理在我市已经推开,但各县市之间还有程度和面上的差别,各级一定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严防作秀和走过场现象发生。好的经验和作法则要大力普及和推广,同时也要注意根据各地实际体现特色。